联系邮箱
coo@longdan-nev.cn
去年全国两会,多位汽车行业的代表委员将视角聚焦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并依据行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程韬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在加快向智能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一定先发优势,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程韬指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所必备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仍存在“卡点”,车载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及其关键设计工具和制造设备仍然紧缺,国内芯片自主研发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操作系统处于起步阶段,内核系统和中间件相关技术尚未成熟。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聚焦汽车数据产权,带来了相关建议。他指出,随着汽车行业由“硬件主导”到“软件定义”的发展,在智能网联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其产权需要在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要素市场化与国家安全三者之间达成平衡。但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是汽车数据中非个人信息边界模糊、权属不明。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代表委员还建言汽车智能人才的培养。刘懿艳表示:“在智能化这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型主导性赛道上,人才队伍建设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工程师超过114万人,其中从事智能车研发的人员约为22万人。“如何建设符合国家和产业需求的人才高地,已成为中国汽车从业者亟须思考的重要课题。”刘懿艳表示。
以车辆学科为例,刘懿艳指出,车辆学科已成为高新科技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平台,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的车辆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至今仍作为隶属于工学门类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学科定位与其高科技综合载体的战略意义不相匹配,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当前产业所需存在差异,导致供给侧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需求侧企业的实战需求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脱节。”
针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的痛难点,代表委员们也给出相应的应对之策。程韬建议,要促进智能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院所之间的协同合作,强化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同时,建议推动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融合创新生态,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对于智能汽车人才的培养,刘懿艳建议,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智能车时代发展所需的技术生力军。建议推进车辆工程学科升级为一级交叉学科,加快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实现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建立符合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实践安排和师资建设方面,刘懿艳则建议,邀请产业界和学界专家交流、参与及合作,加大产业实践与高校教学的结合力度。
行业专家也给出建议。江瀚也表示,政府需要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如提供税收优惠、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支持行业的发展。“政府还需要扮演好监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确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企业需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
愿景:做新能源汽车产业激励者,创新无限,品质无界!
使命:创新为先,品质为本,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价值观:以人为本,产业领先,品质优良,服务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