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longdan-industry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前瞻 > 汽车观察 >

汽车观察

车企入局聚合智能产业新机遇

发布日期:2025-10-09浏览量:0

         近期,车企“造人”、车企“起飞”等话题持续升温。9月初,特斯拉对外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相比此前更多聚焦新能源汽车及可持续能源生态系统,本次计划关于AI和机器人的占比明显提高。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称,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来自Optimus机器人。

         激烈竞争下,国内车企也在发力竞逐新赛道。在7月举行的2025年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沃飞长空携AE200批产构型机亮相,这是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品。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于今年三季度竣工,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将于2026年量产交付。

         目前国内已有10余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进军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领域,通过投资、联合研发、自主研发、孵化子公司等多种形式积极展开布局。张永伟告诉记者,技术同源使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出行产业有了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产业链可复用则是三者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

         张永伟进一步解释,从技术层面看,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产业均涉及智能移动和智能交互,在人工智能、能源动力、材料等底层技术领域相通,关键技术可通过升降维、专业化适配应用于不同领域。从产业链层面看,三大产业底层各要素之间存在普遍联系,供应链生产工艺可复用。例如,智能驾驶芯片也可用于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和低空飞行器、智能机器人共用碳纤维、钛合金等相关材料。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车企入局,意味着不仅将成熟的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进行跨领域迁移,更以整车级的系统工程能力和成本控制经验,大幅压缩人形机器人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与门槛。这种基于汽车工业强大生态的“造人”模式,正加速重构产业格局。

     “聚合智能非技术简单叠加,而是一场生态重构。”江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刘江波认为,电动化与智能化深度耦合推动汽车产业向低空飞行器和人形机器人延伸,“一车带全链、贯穿车机人”,聚合智能产业是时代机遇,应以创新为驱动、合作为纽带,筑起跨域桥梁,共拓产业边界,共建共享聚合生态体系,实现发展共赢。

产业前瞻

关于我们

愿景:做新能源汽车产业激励者,创新无限,品质无界!

使命:创新为先,品质为本,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价值观:以人为本,产业领先,品质优良,服务至上!

Copyright © 泷澹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

coo@longdan-nev.cn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咨询